保障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记2006年度全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衢州市
衢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资源、加快发展为主题,从衢州实际出发,坚决贯彻国家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政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节约挖潜、维护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耕地保护一丝不苟 最近几年,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处于一个高峰期,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突出。在国家严格实行土地管理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该市高举耕地保护旗帜不动摇,坚持保护、开发、节约并举,切实保护耕地。 1、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根据国家《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33号令)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市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浙政办发[2006]32号)等规定和要求,衢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每年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基层;年中,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提出措施;年末,按考核办法进行严格考核,表彰先进。 2、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全市207万亩基本农田的保护责任书已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档案资料齐全,并在保护区的交通沿线明显位置和村镇周边建立保护标志。所有基本农田都建立地块登记表,并全部落实到地块、图件,做到图、表、实地一致。各地切实做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对一般项目选址涉及基本农田的,明确要求另行选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则严格按程序报批,切实做好补划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下降。 3、认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专项检查 从2006年7月份开始,衢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使检查成为保护基本农田的大宣传、大发动的过程。通过检查,准确掌握了全市基本农田利用和变化情况,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补强薄弱环节,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 4、努力完成全市耕地储备库建设任务 根据省国土厅《关于开展建立全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的通知》和《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的要求,衢州市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建立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在土地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核查全市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评估耕地垦造潜力,认真编制可开发复垦耕地的具体项目。至2006年底,衢州市各县(市、区)已全部建立县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并汇总完成市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1、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与标准农田建设,为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目标奠定基础。 2006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给衢州市的土地整理任务7万亩,其中新建标准农田6.28万亩;衢州市年初下达给各县(市、区)计划安排土地整理面积11.95万亩,新建标准农田9.5万亩,其中为省国土厅代建标准农田1.25万亩。2006年累计开展土地整理项目84个、面积19.68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0.91万亩,分别超过年初任务数的64.7%和14.8%。省里下达给衢州市在2007年之前完成1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该市到2006年10月底已全部完成,提前一年完成了省里的任务。 2、积极开展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工作,为占补平衡提供保证。 2006年,全市计划安排垦造耕地13650亩。到2006年底,已完成项目119个,完成垦造耕地面积18933亩(省委托面积为11927亩),其中垦造水田9101亩,垦造旱地9832亩,计划总投资1.37亿元,完成投资1.15亿元。垦造耕地已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数的38.7%。 3、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复垦与农村宅基地整理,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省国土厅下达给衢州市2006年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面积4000亩的任务,其中宅基地复垦3000亩。到2006年底,全市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项目119个,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面积7718亩,其中宅基地复耕面积4303亩,分别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数的93%和43.4%。通过省国土厅复核认定项目102个,建设用地复垦面积6626亩,其中宅基地复垦3823亩。 4、积极开展优质园地整治,为基本农田划定打好基础。 2006年,全市计划安排园地整治5.84万亩。到2006年底,已完成园地整治项目49个,面积12.45万亩,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数的113%。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后备资源的同时,衢州市积极挖掘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该市通过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与土地预审并联审查项目准入,全年共受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415个,审核通过380个,否决35个,核减用地面积600多亩。市本级工业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从2005年的平均85万元/亩提高到100万元/亩。 二是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该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使用地者节约用地;建立了工业用地全程管理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工业用地管理的通知》(衢政办发[2006]127号),保证工业用地招拍挂的启动,实现工业用地出让新老办法的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 三是研究盘活存量土地的相关政策。该市推广“挤”(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转”(利用原有废弃地搞建设)、“租”(利用闲置用房)、“换”(动员原有用地者退出暂时无力建设的土地)等措施,挖掘工业用地潜力,努力盘活存量及闲置土地。 四是强化土地批后监管。该市全面建立了建设用地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设用地复核验收工作,加强批后监管;督促用地者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土地,对未按合同约定开竣工的项目下达催建通知书,并通过建立市、县、乡三级国土动态巡查,及时了解项目整改情况;对复核验收发现的投资强度达不到规定、改变用途等问题,发出书面通知,明确督促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土地不得办理使用证延期手续、转让过户和抵押登记。整改期满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兑现园区优惠政策,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 衢州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从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制约权力、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该市明确市区征地管理工作职责,补充并完善留地补偿安置政策;认真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及“告知、确认、听证”等规定程序,按照省政府“四个不批、一个保障”的规定审批农用地转用;配合社保部门对当年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 用地秩序明显好转。该市进一步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执法监察的网络建设,明确职能、责任及考核办法;强化了巡查责任制,全市通过巡查共发现并制止违法用地627起。根据省国土厅部署,该市组织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以来土地违法违规情况的检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和市区卫星遥感执法检查,基本完成全市农村违法建房集中整治。各县(市、区)政府坚持堵疏结合,建立了宅基地长效管理机制。龙游县政府在率先完成集中整治后,还建立了农民生产用地管理新制度。
新的起点新的进步 今年以来,衢州市对耕地保护工作丝毫没有放松,以下几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力争在新的起点上更上一层楼。 (一)继续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 1、充分运用土地更新调查成果。该市通过变更调查等途径,认真做好土地更新调查数据与规划修编数据之间的衔接和转换,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将成果应用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去。 2、以创新的理念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拓展空间。该市认真总结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新一轮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3、统筹安排城乡用地,尝试建立城乡用地互动激励机制。该市通过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来扩大城市用地。研究建立农村用地规划指标控制体系,引导农村集约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着手抓迁村并点、退建还耕,以增加可利用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复垦周转指标,促进农村用地向城市用地转移。 (二)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需求 1、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该市认真编制并及时分解2007年土地利用计划,争取省留计划指标,用足折抵指标,用好盘活指标,用活周转指标,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在重点急需项目上;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地指导经济主体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包装,以便有更多的成熟项目争取用地指标。 2、保障重点项目需求。该市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把有限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用在重点急需项目上,优先保证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3、全力做好项目用地报批。该市准确掌握国家政策动态,扎实做好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积极组织部门联合办公,组织专门力量对急需项目用地进行梳理,做好项目预审,尽快办好相关报批手续。 (三)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该市建立各级政府第一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人的考核机制,继续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等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凡符合法定条件占用基本农田的,严格按程序报批,并切实做好补划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2、加大资源开发工作力度。该市根据省国土厅下达的任务,结合本地实际,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的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充分发挥优质园地优势,做好园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章,积极拓展用地空间。2007年,该市计划垦造耕地1.5万亩。 3、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力度。该市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建设用地和废弃矿山复垦力度,做好建设用地复垦新文章。2007年,该市复垦建设用地2000亩,完成村庄建设用地复垦12个示范项目。 |